据媒体报道,当前,中国多地在应对夏季电力高峰时,发起了节约用电的倡议。为了缓解供电压力,部分城市计划采取措施,例如呼吁党政机关率先垂范建设节约型机关,试行路灯间隔开启,以及暂停非必要的城市灯光秀等。
官方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同比加快3.4个百分点,电力消费延续增长态势。进入六七月份后,随着多地气温升高,空调等电器集中使用,用电需求再增长,供电压力再加大。如何缓解供电压力,对城市是种考验。
众所周知,近年来很多城市都高度重视“城市夜景”。一方面,各种商业机构通过户外灯光设计点亮夜色,或以户外灯箱广告、电子屏幕广告等塑造形象、招揽生意,或给整栋建筑或者整个商业区域装饰各种彩灯通宵闪烁;另一方面,政府办公大楼、城市广场等,也有各自的亮化设施,让城市在夜色衬托下显得更繁华更靓丽。
如果城市电力供需平衡,不管是商业机构还是政府工程,用灯光点亮夜色未尝不可,既能提升城市形象、拉动夜经济,也给市民营造温馨之感。城市灯光秀有其积极意义,不过面对供电压力,应当暂停非必要的灯光秀。
在供电能力受限的情况下,有限的电力资源应该向道路、桥梁、医院、学校以及居民区等设施或公共场所倾斜,以确保交通安全、民生服务正常运转。如果说灯光秀关乎城市的“面子”,那么公共和民生场所的供电保障则关系到城市的“里子”。在电力供应充分的情况下,城市的“面子”与“里子”都可以兼顾,但在特殊情况下供电要有取舍。
换言之,没有灯光秀,城市能照常运转;但如果公共服务机构和民生场所供电不能保障,则影响巨大。回头来看,每年这个时候总有部分地方面临供电压力,倡议节约用电几乎按时上演,这说明供电能力不能满足用电高峰需求,还有待于加强电力供应建设。而不管城市缺不缺电,城市灯光秀都要在时间、范围、亮度等方面规范管理,别让过度的城市灯光秀搅了市民的好梦,不仅光污染成为日益严峻的问题,电力资源浪费现象,也不容忽视。(冯海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