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夜色降临,三水广场的餐饮店、电影院、酒店愈加热闹;在三水区文化活动中心大剧场,结束了一天工作的市民游客欣赏着高品位的夜间演出;在芦苞温泉足球基地,来自全国各地的球队在灯火通明的球场上畅快竞技……
新近印发的《三水区推动夜间经济发展行动计划》,提出通过建设1个集聚区、18个示范点,力争实现“食、游、购、娱、体、住、演”等多元化的夜间消费市场的新目标、新任务,为三水点亮夜间经济、打造网红“不夜城”描绘了一幅生动蓝图。
从传统的夜间小吃街、大排档,到夜间观影赏剧、景区游览、体育健身,越来越多的夜经济新业态将在三水加快崛起,成为提人气、扩内需、促消费的重要力量。
机遇和优势 多点开花造亮点
在三水河口百年火车站主题公园,集餐饮美食、独特文化展示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民国风情街区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前不久,该项目所在的主题公园被列入三水区夜间经济示范点名单。
“大大的好事!”在民国风情街区工程的承建方兼经营方三水浔味商业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竞看来,夜间经济将为该项目的招商工作送来“春风”。“政府要大力发展夜间经济,意味着街区的餐饮商铺会延长营业时间,有望推动营业额的提升。”
从一家餐厅、一个街区,到一个公园、一座城市,夜间经济确实是提升人气和财气的利器。作为现代城市业态之一,它是一座城市提高生活质量、消费水平、投资软环境及经济与文化发展活力的重要抓手,更是促消费、稳增长、提人气的重要举措。
2021年,在“十三五”期间入选全国夜间经济城市20强的佛山市,把“繁荣夜间经济”写入市政府工作报告:建设提升8个夜间经济集聚区和80处示范点,点亮城市“夜明珠”。
为点亮夜间经济,三水区定下了自己的目标。据此前印发的《三水区推动夜间经济发展行动计划》(下称“《计划》”),到2022年,全区力争建成1个高品质夜间经济集聚区和18个布局合理、错位发展、特色鲜明、管理规范的夜间经济示范点,囊括了吃喝玩乐购等不同业态,几乎覆盖了全区从南到北所有镇街。

三水要在全区范围内打造夜间经济的“闪光点”,并非空中楼阁。
一座城市要发展夜间经济,首先看居民消费能力和需求。三水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三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8762元,同比增长10.9%;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4055元,同比增长8.1%,市民消费能力进一步提高。收入增加和消费升级,让三水人对夜生活提出更新、更高的需求,成为三水繁荣夜间经济的出发点和加成点。
夜间经济能在多大程度上拉动发展,还要看城市对外的辐射力和吸引力。身处珠三角腹地、毗邻港澳的三水,凭借先天禀赋加上后天努力,真正站上了粤港澳大湾区“黄金地段”。“高铁+城轨+地铁”的立体化轨道交通布局近在眼前,城市配套对标一流加快优化提升,老牌和新兴景区景点全面开花。持续攀升的城市魅力指数,是三水繁荣夜间经济的强大底气。
短板和突破 对标一流优供给
夜间经济成为城市发展的新蓝海,走马一个个先行先试、走在前列的“不夜城”,不难发现一些关于繁荣夜间经济关键词:“提升人气”“促进消费”“擦亮品牌”。
新近亮出繁荣夜间经济目标的三水,近年一直坚持对标一流,奋力破解人气和消费方面的短板。
聚焦城市品质功能供给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三水区持续深化健康卫生、教育、政务服务、人才环境等系列改革,有力推动城市价值提档晋阶,大大增强了城市对人的吸引力。如今,全区常住人口显著增长,城市三水实际服务人口超百万。
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竞合中,三水区提出了打造湾区文旅名城的目标,不断出实招、亮真章,将天然禀赋与人文积淀转化为文旅发展新动能。三水区旅游文化周活动连续多年举办,三水籍国家一级演员、广东粤剧院院长曾小敏受邀担任三水文旅形象代言人,不遗余力地向全国推介家乡。如今,三水文旅迈入厚积薄发的新阶段,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不断刷新纪录。
从工作的初衷和目的看,如今,三水区要发展和繁荣夜间经济,和优化城市配套、打造文旅名城等工作一脉相承,皆以增强自身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提升城市发展能级为目的,以对标一流、补足短板为突围路径。

对标先进,找准短板。从广州、成都、长沙等“不夜城”的发展经验来看,因地制宜地开发夜间经济产品、创新夜间消费模式,打造丰富多彩的“夜”,对于未来夜间经济的发展非常重要。在三水,商圈、景区等夜间经济资源较为分散、品位不高、互补性和搭配性不足,缺少吸引居民和游客享受“夜生活”的底气,人气是打造“不夜城”的短板所在。
要解决问题,首先要优化供给,丰富“菜单”。据《计划》,三水区将打造“夜宴”美食品牌、“夜赏”城市节点、“夜购”消费商圈、“夜旅”特色景区、“夜演”视听剧苑、“夜健”体育品牌、“夜学”文化场馆、“夜宿”精品酒店,形成“食、游、购、娱、体、住、演”等多元化的夜间消费市场。
作为和空间 “有形的手”强集聚
三水打造“不夜城”的新蓝图还以集聚为关键词。
被三水区文化活动中心、三水荷花世界、万达广场等“包围”的荷香湖公园,是三水新城夜间经济集聚街区重点打造的核心点,即将告别白天游玩者众、夜晚人迹罕至的现状。市自然资源局三水分局云东海管理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内,糅合粤曲、水韵等三水特色内涵的光影艺术,将点亮荷香湖公园的夜空。

三水荷花世界景区内灯光璀璨。/佛山日报记者王澍摄
美轮美奂的夜景观,有望转化为集聚提升的催化剂。参照长沙等“不夜城”的做法,在打造夜间经济集聚区这项系统性工程中,政府“无形的手”能够发挥带动集聚的作用。在三水新城夜间经济集聚街区,可以预见的是,被荷香湖公园的灯光秀吸引而来的到访者们,有望驱动公园周边的商圈、景区增加夜间项目,成为三水繁荣夜间经济的有力参与者。
对于这些市场主体来说,从夜间经济中“分一杯羹”原本就有着不小的空间。今年春节假期,荷花世界以光影音乐PARTY等全新夜游项目“吸粉”无数;万达广场将营业时间延长至夜间23时30分,并推出金牛春市花市、皇室马戏节等夜间项目,商场每日人流量增长近半,营业收入增长超过三成。
把强化集聚、激发规模效应作为打造三水新城夜间经济集聚街区的突破口,接下来,云东海街道还将依托三水区文化活动中心,进一步优化演出的数量与质量,并加速周边文化商业综合体的招商引资,引入文化传媒、会展演艺等文化产业项目入驻,进一步优化文化供给,以“文创+”做强该夜间经济集聚区的公共服务,留住游客们“打卡”的脚步,激活周边夜间消费市场活力。
放眼三水,这只“有形的手”将贯穿于三水推动夜间经济发展的始终。对照全区18个夜间经济示范点的建设内容,三水将跨越镇域串起分散的美食点,连起百年火车站主题公园、荷花世界、南丹山等特色景区,打造“河鲜一条街”和“夜游”特色景区,将在各镇街以订单式服务推进“夜演”视听剧苑,由南及北释放活色生香的“夜”魅力。
“有形的手”发挥得当,市场主体联动参与,让城市魅力和人气转化为“夜”品牌,期待三水“越夜越精彩”。
部分亮点项目速览
1.三水新城夜间经济集聚街区
预计建成时间:2021年
建设内容:打造以饮食、购物、休闲、娱乐为主的夜间经济集聚区。加大三水区文化中心商业综合体的招商引资力度,提高文化服务供给质量;融入文创概念,打造水秀、主题光影秀、声光电大型演出等,推进荷香湖及周边亮化提升工程;鼓励引导荷花世界大力开发夜间旅游项目,打造特色鲜明的夜游点。
2.三水广场
预计完成提升时间:2021年
分布业态:商贸购物、餐饮行业、夜间演出、体育健身、文化艺术、学习教育、住宿行业;
建设内容:进一步丰富业态品牌,提升服务功能。
3.百年火车站主题公园
预计建成时间:2021年
分布业态:商贸购物、餐饮行业、夜间演出、体育健身、文化艺术、休闲观光;
建设内容:以广三铁路西南三水站旧址为核心,对周边约4.4万平方米的范围进行整体活化提升,形成集特色美食、独特文化展示和休闲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百年火车站主题公园。
4.三水区文化活动中心
预计建成时间:2021年
分布业态:夜间演出、餐饮行业、文化艺术、学习教育、休闲观光;
建设内容:建成包含新图书馆、新档案馆、新文化馆和科技馆四大文化功能场馆的文化综合体。
5.岭南美食荟
预计建成时间:2022年
分布业态:住宿行业、餐饮行业、休闲观光等;
建设内容:打造成集特色美食、观光休闲、特色民宿于一体,建筑与水景相结合,体验岭南乡土风情和岭南美食文化的旅游街区。
6.西江创意良仓片区
预计建成时间:2021年
分布业态:文化艺术、休闲观光、夜间演出、商贸购物、餐饮行业等;
建设内容:将白坭旧粮仓改造成集文化、旅游、展览、创意、商务、生活于一体的创意园区,成为乡村振兴的人才、资源、服务中心枢纽,并在周边配套购物、餐饮等设施。
7.商业城智慧教育城
预计建成时间:2021年
分布业态:教育培训、文化艺术、网红直播、住宿、餐饮、购物、健身、夜间演出、康体娱乐、商务办公等;
建设内容:充分挖掘夜间消费资源,丰富夜间商业业态,形成夜间经济产业聚集,创造良好的夜间发展生态圈。
他山之石:
夜间经济的长沙样本
长沙,白天是一座GDP突破万亿元的制造业大市,夜晚是人潮涌动、烟火气十足的“不夜城”。
喝一杯茶颜悦色、吃一顿文和友小龙虾、逛一逛五一商圈、赏一回橘子洲头……每逢节假日,可能总有人在朋友圈上带你云游长沙,甚至有人专门打飞的、乘高铁,只为到长沙过个周末。在“2019年夜间经济十佳城市”“2020年中国夜间经济城市”等众多“夜”榜单中,总能看到长沙的身影。
夜间经济只有集聚才有发展。2019年12月,长沙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夜间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以夜宵、夜游、夜购、夜读为“四驾马车”拉动夜间经济发展,其中最能集聚人气的夜购商圈与夜食街区是重要打造点。
在长沙,夜间经济集聚区以五一商圈为甚。以黄兴路步行街街口的黄兴铜像为集合点,四周分布有步行街、酒吧街、百货商场以及超级文和友、茶颜悦色等网红品牌,形成了业态集中、场景丰富的“15分钟消费圈”。无论往东西南北哪个方向进发,吃喝玩乐购的需求都可以得到充分满足。
在长沙,几乎所有网红IP都极具文创属性。来长沙的游客几乎人手一杯茶颜悦色,就连历史悠久的传统美食臭豆腐也开始走文创之路。《夜间经济学》的作者叶丁源认为,长沙夜间经济综合发展较好,关键在本土文化的开发落地做得很好。
发展夜间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还需要政府这只“有形的手”去引导、去呵护。长沙市、区两级主官高度重视夜间经济,调拨出最精干力量大力推进,辅之以政策和资源的扶持。位于天心区黄兴路步行街的湖南省首个夜间经济服务中心,开通了“夜间经济”公共服务热线,每天都会安排一名领导值班担任“夜间管家”,33家区直单位的班子成员每晚轮流带队驻点办公,多方协调联动确保夜间经济有序运行。
政府举措得力,有效推动市场快速发展。在长沙夜间经济火爆后,不少商场选择延长夜间营业时间。《长沙城市夜经济数据分析报告》显示,2020年长沙有超过9%的商户夜间营业,其中47%营业到22时以后。
文/佛山日报记者陈梦、黄妙哲、陈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