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中旬,美国宇航局(简称“NASA”)局长吉姆.布里登斯廷公布了“阿耳忒弥斯计划”之后,载人登陆火星、以及“殖民火星”的话题又一次甚嚣尘上,美国人期望着“阿耳忒弥斯计划”可以重现“阿波罗载人登月计划”的辉煌,也担心深陷经济泥沼的美国无法承担这一计划的花销。科技政策研究所(简称“STPI”)提交的一份研究报告——即《2033年载人火星探测任务评估报告》——指出,哪怕美国宇航局获得了源源不断的经费,他们也无法于2033年实现载人登陆火星的任务目标,毕竟从宇宙飞船、登陆器和太空舱的设计和研制,到宇航员们熟练使用宇宙飞船里的种种设备,这些基础工作还没有完成,悲观一点的预估,也许载人登陆火星的任务会拖到2060年之后。
北京大学的物理学教授雷奕安认为,即便火星的生存条件稍稍好于月球,但与地球的生态环境相差甚远,人类在火星表面建立太空舱这一类的火星殖民地,殖民者们面临的风险非常大,绝不是长久之计。所以,人类拥有改造火星表面自然环境的技术和资源之前,大规模的殖民火星纯属痴人说梦,充其量是设置一些太空舱、使几位宇航员驻留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可预见的未来中,人类在月球上建立殖民地的优先级高于火星,这一“月球基地”可以作为改造火星、以及大规模殖民火星的前哨站。如果月球基地真的建成了,生活于月球基地中的人们会观赏什么样的星空呢?
受到“潮汐锁定”的影响,月球自转一圈的时间、与它围绕着地球公转一圈的时间相同(大约1个月左右),因此,月球的一面(所谓“正面”)永远朝着地球、另一面(所谓“背面”)永远背着地球,地球上的人们只能看到月球的正面。如果月球基地建在了月球的背面,那么,月球上的人们一直都看不到地球;如果月球基地建在了月球的正面,那么,人们可以看到地球悬挂在夜空中,每隔一个月的时间,地球会呈现饱满的圆形。对于地球上的观察者而言,月亮的“月相”会出现周期性的变化,对于月球基地中的观察者们也一样,地球的“地相”也会出现周期性的变化,但变化的顺序与“月相”截然相反。
也就是说,地球上的人们看到“新月”月相的时候,月球基地中的人们会看到“满地”地相,此后的两个星期中,地球的明亮区域会渐渐缩小、直至一片漆黑,显现为“新地”地相。美国宇航局的天文学家克里斯蒂娜.舒普拉(Christine Shupla)介绍,尽管处于“新地”的地球极为黯淡,但人们可能会看到一些特大城市的灯光。因为地球的直径是月球的4倍,二者距离不变的情况下,人们在月球上看到的地球会更大一些。
较为特殊的一点,月球基地中的人们不会看到地球的东升西落,它几乎一直悬挂在天空中。克里斯蒂娜.舒普拉指出,尽管地球会呈现周期性的“地相”变化,可它在天空中的位置是比较稳固的,因为月球围绕地球公转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形,所以,地球在天空中的位置会稍稍的左右移动,可移动的幅度非常小。
小考题:如果你获得了千载难逢的机会,你是否愿意前往月球基地里生活呢?欢迎你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