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的一句“最快今年秋天,最晚明年春天,华为自研操作系统即将面世”,使平静了许久的手机操作系统市场波澜再起。
大家都在猜测和期待,国产操作系统是不是又迎来了突围的机会。这一次,华为“鸿蒙”系统的呼声要比七年前阿里YunOS大。
2012年初,阿里YunOS问世,这被公认为中国真正的第一款也是唯一一款国产手机操作系统。如今,YunOS已经沉寂,国内厂商挑战自主手机操作系统铩羽而归。
而苹果和安卓出现后,就再也没有给其他的操作系统留下太多的活路,无论是微软的Windows phone还是三星公司主导推出的Tizen系统1.0版本。
截至目前,安卓和苹果iOS盘踞着全球手机操作系统超过95%市场份额。倘若国产系统与这两个巨头要有一战,“鸿蒙”为代表的国产操作系统胜算在哪里?
海内外厂商“前赴后继”
在谷歌暂停与华为的部分合作之后,华为的“鸿蒙”被外界赋予了重大的意义。要谈“鸿蒙”的竞争力,就要了解手机操作系统的产业发展史。
N+财经(微信号:njcjnews)通过公开资料梳理发现,不少海内外厂商为自主操作系统奋斗过。
全球最早出现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是塞班。
1998年Psion正式联合诺基亚、爱立信、摩托罗拉组建了Symbian公司进攻手机操作系统市场。作为一个开放式平台,任何人都可以为支持Symbian的设备开发软件。
2000年,搭载塞班系统的爱立信R380发布。2004年诺基亚收购塞班公司股权并获得控制权,诺基亚的风靡也将塞班系统带向辉煌。2006年前后,塞班成为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一哥”,市场份额超七成。
但塞班的好日子或许不会持续太久,因为2005年手机操作系统市场迎来了两位重量级“选手”。
在那一年,谷歌宣布注资收购Andy Rubin开发的Android(安卓)系统。随后谷歌以Apache开源许可证的授权方式,发布了Android的源代码。另一位是黑莓,2005年黑莓操作系统BlackBerry OS 4.1发布。
追溯起来,塞班从2007年开始走下坡路,而同年苹果推出第一代iPhone,掀起一轮触屏手机风暴。iPhone面世的同时,苹果发布了自己的操作系统iOS。
到2010年,全球主流手机操作系统已经是Android、iOS和BlackBerry OS的天下,塞班系统逐渐没落。
2010年,微软宣布推出手机操作系统Windows Phone 7。2012年,诺基亚官方宣布放弃塞班品牌。由于盯上了诺基亚在塞班上的积累,2013年微软不惜以37.9亿欧元收购诺基亚旗下手机业务,想要做大WP。
当时,产业界纷纷对WP寄予重望。而随着黑莓的没落,手机操作系统走到了谷歌、微软和苹果“三足鼎立”的局面。
不过很快,操作系统江湖由安卓和苹果牢牢占据。
根据全球网站通讯流量监测机构Statcounter统计,截至2019年4月,在移动端操作系统中,谷歌安卓系统占74.85%,苹果iOS占22.94%。
除了这些知名的操作系统外,这个细分领域也出现过不少“昙花一现”的操作系统。
比如,诺基亚还曾在2005年推出Maemo系统,2010年诺基亚又合并推出MeeGo系统,但是这两款系统都没有做起来。2009年三星电子自行开发的BADA智能手机平台发布,随后三星还联合其他手机厂商推出过LiMo系统。
在中国,阿里巴巴是尝试做自主手机操作系统的代表企业。
2012年,伴随着天语W800手机全面上市,随机搭载的阿里YunOS也宣告面世。
2014~2015年,YunOS达到其发展的巅峰,市场份额一度达到7%。但后来,天语也放弃使用YunOS,YunOS最终没能摆脱被边缘化的宿命。
此外,小米的MIUI、华为的EMUI、VIVO的Funtouch OS等都是国产厂商基于安卓系统的二次深度开发的手机系统。
安卓、苹果因何一统江湖?
回顾手机操作系统发展史,N+财经(微信号:njcjnews)发现,一个手机系统成败往往伴随着手机品牌本身的命运变幻(三星除外),也取决于其生态规模。
6月10日,独立电信分析师付亮表示,目前安卓和苹果累计占全球手机操作系统的份额在95%以上,其他的操作系统中,Yun OS、WP和黑莓还有部分在用用户,“但是这些系统要想发展新用户也很难了”。
付亮表示,目前做得最好的两个系统是两个极端,一个是软硬一体化、自成生态的苹果iOS,另一个是开放的安卓。
“iOS是借着3G智能手机带来的新机会,快速切到这个市场里,迅速获得比较大的用户群体,形成一个封闭的、但是用户规模足够大的生态,这使得苹果得以生存。”
在他看来,安卓的成功则是因为谷歌带来了全新的互联网思维,打造了一个低门槛进入的开放平台,把能吸引的厂商全部吸引过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并且这个生态还能自我调节、自我优化。“苹果是另类,黑莓之后,这种封闭的操作系统就越来越难。”付亮表示。
一位在IT行业沉浸十余年的人士则表示,安卓系统能做起来,主要是因为开源、免费,更重要的一点是契合了当时由功能机转向智能机的巨大潮流,而iOS则从性能、技术的角度来看,本身就是一个划时代的产品,同时也得益于苹果的完整的生态模式。
付亮指出,安卓开源之后,其他系统想要再切入就很难。
“三星的Tizen系统没有做起来,原因肯定不是单一的。因为在iOS和安卓下,三星很难再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生态体系。比三星更有机会的WP,也没发展起来。”
N+财经(微信号:njcjnews)注意到,三星在搭建Tizen系统过程中,并没有下决心坚决不用安卓系统,反而是安卓与自家系统都有使用。最终,市场选择了安卓。
2016年黑莓也被安卓打得节节败退。当年4月,黑莓时任CEO程守宗在接受媒体采访中表示:“我热爱我们的手机业务,但我们更要考虑的是如何盈利。”
事实证明,没有用户规模,难谈独立手机系统。
“阿里也算大规模投入过,YunOS得到一些小品牌厂商的采用,但也很难再像安卓这样得到全球的TOP10手机厂商的支持,实际上阿里一直没走出这一步,全球TOP10手机厂商,没有一家接受他的系统。形不成应用规模,厂商的继续开发的积极性也会减弱,这是一个负面循环。”付亮说道。
华为鸿蒙胜算几何?
目前,华为已申请“鸿蒙”商标,同时,华为也被曝出在欧洲注册了“ARK OS”商标,“ARK”在英文中是“方舟”的意思。
在余承东的眼里,华为操作系统也的确有着与海思芯片一样的战略意义,属于华为的核心竞争力。
那么,华为“鸿蒙”的胜算有多大?
付亮向N+财经(微信号:njcjnews)表示,在安卓和iOS巨头压制下,其实当年阿里YunOS的切入方式是对的,但是如何让头部手机厂商接受,这就是问题。对于“鸿蒙”而言,道理雷同。
此前,飞象网创始人项立刚则表示,华为有2亿部手机的出货量,苹果也是2亿部手机,“苹果的生态能做起来,为什么华为就不能做个生态呢?”
但在付亮看来,他更倾向于认为,华为能有2亿部手机出货量,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安卓产业链。
“华为的“鸿蒙”系统即使宣称是重新编译后速度更快,不需要单独开发应用,但是我相信,这中间还是会有差异的,这些应用,包括这些服务对它的支持。”
在付亮眼中,软件需要不断更新迭代,检测发现bug,然后修正。
“现在还没法说华为有没有胜算,华为操作系统如果能挺住,坚持一年以上,在国内先‘练兵’,形成足够大的影响力,然后再走出去,在全球市场得到认可,这个机会肯定还是有的。
付亮进一步分析道,“毕竟中国本身就是个巨大的市场。但是在主流的发达国家,运营商的集采占比相当大,运营商在集采时会考虑包括操作系统、安全性等因素,至少在这一点上,安卓是经过多年沉淀得到认可的。鸿蒙现在还没经历这个阶段”。
5G是一个机会,人和人、人和物、物和物都将链接成一体。在这个新的变数上,华为能否在物联网上产生足够大的影响力,对鸿蒙的开放性提出了要求。
“如果美国的持续高压,将谷歌系统这条路堵住,那华为有可能通过连续数年投入,逼出一套全球第三大操作系统。但如果谷歌一直保持开放性,华为想发展起来好像就比较难了。”付亮坦言。
前述IT从业人士也向记者表示,“如果美国继续态度强硬,鸿蒙系统在国内用起来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如果像Windows当初那样让大家用盗版也不管,那就很难做了”。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N十财经。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